来源:公众号“首都教育”
高考结束准备填报志愿,小凡家开起了家庭会议。
妈妈:“我觉得学金融好。现在金融专业挺火的。我同事家的孩子就学的这个,现在年薪好几十万,还老出国。”
爸爸:“我觉得还是学工科,自己有技术,上哪儿都不怕。以后当工程师,越老越吃香。”
小凡:“我不喜欢金融,也不想学工科,我想学兽医。”
爸爸妈妈齐声反对:“别看现在宠物医院多,以后不见得怎么样呢。学这个又脏又累,以后就跟动物打交道,有啥意思啊?”
小凡:“可是我喜欢啊!”
父母还是反对,家庭会议陷入僵局。
媒体对1983名填报过高考志愿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6.6%的受访者填报高考志愿时和家长出现过分歧。
当父母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,该如何处理呢?这里小编给大家一点建议:
1.改变观念 平常心对待。有的父母认为“大学和专业决定了以后孩子从事什么职业,甚至是未来的命运,所以必须要选好。”所以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强硬干预,一定要让孩子选择自己认为“好”的大学和专业。殊不知,这样的观念早就需要改变了。
首先,大学和专业虽然与未来的职业有关系,但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,学了“冷门”的专业也不一定“找不到好工作”。
其次,社会、科技在飞速发展,今天看起来“好”的专业,也许以后就不受追捧了。也有可能现在看起来是“非主流”的专业,在5年、10年后成为“热门”。
所以,父母要以平常心看待填报志愿,孩子未来4年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其知识结构、思维方式等,但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,无论学什么,只要努力,就有可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。
2.家长要明确一点,填报志愿过程中,孩子才是主体。
小编发现,孩子往往都很通情达理,反倒是一些父母“我说了算”的家长作风,让本来是无话不说的母子、父女,在志愿上交流得很少。
在和孩子意见不一致时,家长一定要放低姿态,善于倾听,了解孩子的想法,耐心和孩子沟通,力争通过交流达成一致意见。
3.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,家长往往存在这个心理,那就是千方百计做通孩子的工作,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认可父母的看法。
说起来家长都知道,帮孩子选专业要结合孩子的兴趣、爱好、专长来考虑。可在实际填报志愿时,家长心里都有个小九九,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,并且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,让他少走弯路。天下哪个父母会害自己的孩子呢?但是过分的干预是在剥夺孩子的选择权。
如果家长不试着改变自己的意愿,而一味勉强孩子屈服,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。即使孩子顺从了家长的建议,按父母要求填报了志愿,然而由于没兴趣,大学的学习便会缺乏主动性,还有可能影响学业。
4.即使家长考虑和选择是正确的,也要以理服人,要让孩子心悦诚服,如果孩子有一丝的想不通,都不要勉强,最后志愿的“落笔权”要交给孩子。
当然,孩子的选择也并非都是正确的,由于年龄、阅历等原因,孩子的想法有时难免不切实际,这时家长也不要带着情绪说教,而是要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供孩子参考,也可向专业人士咨询。
家长千万不能态度强硬,也不要背后搞“小动作”,比如偷偷修改了孩子的志愿。在整个过程中,亲子沟通得越充分越好,志愿的填报也就越顺畅。
5.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孩子对志愿无所谓,乐于听从父母的安排,这时父母尤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,并给予适当的引导。作为家长,不是代替孩子作决定,更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要尊重孩子,为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信息帮助。
此外,参谋孩子志愿时,父母双方的意见要先达成一致,否则孩子夹在中间更会茫然。
最后,我们还要说一句,上大学的是孩子,而不是父母,理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。填报志愿时家长要把握好参谋的角色,把最后的决策权留给孩子,毕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来负责,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儿。
上一篇 俞敏洪,百战归来仍是教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