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以前通知抽调人员,一个个电话打过去,同样的话要说上好几遍,半天时间就耗进去了。现在有了智能语音外呼系统,省心又高效!”在方大萍安钢铁检测部,负责取样通知的漆颖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。长久以来困扰她的繁琐通知,如今变得井井有条。
2025年5月26日正式上线的这套智能系统,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“数字信使”。它无缝对接业务系统与阿里云语音服务,构建起一条“数据采集—智能解析—语音生成—任务执行”的自动化高速通道,实现“触发即响应、执行即闭环”。更贴心的是,系统内置二次呼叫功能,有效规避了员工因忙线或误触导致的信息遗漏。“是党员带头啃下了这块‘硬骨头’,把我们从频繁的打电话中解救出来,这个‘数字信使’真贴心!”漆颖由衷感叹道。
这仅仅是方大萍安钢铁在党建引领下,驶入智能化发展快车道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,对于钢铁行业而言,更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近年来,方大萍安钢铁党员干部始终挺立潮头,带领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数字化建设,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化发展之路。
2021年,方大萍安钢铁建设江西钢铁企业中的首个“智能管控中心”,时间紧、任务重,一个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专项小组迎难而上。“从立项招标到设计施工、设备调试,150天,我们必须拿下!”项目负责人、党员金冕带领技术骨干,协调各方,参观学习多家先进企业实施案例,调研对比8家设备厂家产品,组织公司各单位多次分析讨论、解决,硬是啃下了这块“硬骨头”。如今,“智能管控中心”这个“智慧大脑”汇聚了生产、能源、采购、销售等核心系统,实现了对企业运营的“全方位实时监控与智能管控”,成为驱动方大萍安钢铁发展的数字中枢。紧接着在2022年,方大萍安钢铁自动化部生产设备科科长、党员冯军萍领衔的团队又成功开发了“安源生产区超低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”,实现对污染源和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精准监控,为企业绿色发展筑牢根基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”。走进方大萍安钢铁火热的生产一线,智能化的魅力触手可及。在安源轧钢厂,“高线挂牌机器人”和“棒线焊牌机器人”灵巧舞动,实现了标牌挂、焊全流程自动化,成功率高达100%;“高棒自动点数机”的“火眼金睛”精准捕捉每一根钢材;“数控激光加工设备”更是将钢材轧辊耐磨性提升24%,寿命延长23%。在这些智能化设备调试阶段,方大萍安钢铁安源轧钢厂生产技术科科长、党员卢彧带领团队坚守生产现场,不断优化运行参数,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,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,如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,提高了钢材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。
物流环节曾是管理的“黑箱”。车辆在哪?是否异常停留?进厂排队等多久?全靠人工询问,效率极低。自动化部高级工程师、党员邓圣旺下定决心:“必须用数据打通物流的任督二脉”。他率领技术团队攻坚开发了“GPS在途跟踪系统”,给运输车辆和船舶装上了“天眼”。该系统依托Redis内存数据库,车辆每20秒、船舶每5分钟回传动态,能实现高精度实时追踪、智能分析异常停留情况。“以前车辆排队进厂情况难掌握,现在一目了然,结合生产实际调度卸货,整个流程顺畅多了!”物流调度员切实感受到了效率的提升。
“看着一个个数字技术难关被攻关,特别受鼓舞!”自动化部设备技术员、党员雷军圣已深度参与多个数字化项目。他眼神坚定,“作为自动化技术人员,在党旗下用数字和智慧重塑钢铁工业的样貌,这是我们的光荣和使命!”
未来,方大萍安钢铁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,持续加大数字化发展力度。在技术创新方面,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,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技术水平。在应用拓展方面,将继续深化数字化技术在生产、管理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,推动企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。同时,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绿色发展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应用,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(陆钟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