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宋瓷,作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,以其典雅的造型、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韵味,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为深入了解宋瓷文化的深厚内涵,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自主自强队成员于2025年7月1日来到开封万岁山,开启了一场探寻宋瓷之美的文化实践之旅。
图为团队成员在观赏宋瓷展品
7月1日上午11点,团队成员抵达宋瓷文化展区。一进入展区,成员们就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宋瓷展品所吸引。展厅内,汝窑的天青色瓷器温润如玉,仿佛雨过天晴;官窑的器物古朴典雅,尽显皇家气度;哥窑的开片纹如冰裂,别具一格;钧窑的窑变釉色绚烂多彩,如晚霞般迷人;定窑的白瓷洁白细腻,纹饰精美。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诉说着宋代制瓷工艺的辉煌。
“这件汝窑瓷的釉色需以玛瑙入料,窑温控制在1200℃左右,还原气氛稍有偏差便前功尽弃。”讲解员指着展柜中一件豆青釉瓷瓶介绍,“古人没有测温仪,全凭观火色、听窑声来判断火候,一窑百件,成器不过十之一二。”团队成员贾鹏展俯身贴近展柜,指尖轻触玻璃,仿佛能感受到釉面“似玉非玉而胜玉”的温润质感,不禁感叹“家财万贯,不如汝瓷一片”的深意。
图为团队成员在观看成品瓷器
展厅中,宋瓷的极简之美令人震撼。没有繁复的纹饰,没有艳丽的色彩,却以流畅的线条、温润的釉色,勾勒出含蓄内敛的东方韵味。汝窑天青釉的淡雅,如雨后初霁的天空,纯净得能映照人心;定窑白瓷的素白,似冬日新雪,细腻中透着高洁。这种“大道至简”的美学理念,恰是宋代文人“尚意”精神的外化——摒弃浮华,追求本真,在简约中蕴藏无尽的想象空间。凝视这些器物,内心也不自觉地沉静下来,仿佛听见千年前的匠人在窑炉旁低语,诉说着对自然与心灵的敬畏。
图为团队成员在观看仿制品
宋瓷的工艺之精更让人叹服。钧窑的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,将火焰的艺术发挥到极致;官窑的开片纹路,本是烧制缺陷,却被匠人转化为独特的美学符号,似冰裂,似蝉翼,每一道纹路都独一无二。展厅里的展品不仅是实用器皿,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宋代匠人对釉料配方、火候控制的精准把握,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。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不仅成就了宋瓷的辉煌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,让我深刻体会到,唯有专注与执着,方能铸就经典。
宋瓷背后的时代气息,更让我思绪万千。它们既是宋代经济繁荣、文化昌盛的见证,也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。茶盏、酒壶、花瓶,这些日常器物因精湛的工艺升华为艺术品,反映出宋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。站在展厅中,仿佛看见宋代文人围炉煮茶、焚香插花的雅集场景,听见他们吟诗作画时的欢声笑语。这些器物不仅连接着历史与当下,更让我感受到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对美的向往、对生活的热爱,始终是人类共通的精神底色。
走出展厅,回望那一件件静默的宋瓷,它们不再只是冰冷的器物,而是文明的火种,穿越千年时光,照亮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之路。团队成员表示对宋瓷精美的赞叹以及想要深入了解的想法,这场与宋瓷的邂逅,不仅是一次美学的洗礼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它让我们懂得,文化的传承不仅在于保护与珍藏,更在于理解与感悟,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