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网讯(通讯员项玉婉)草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资源,是现代草种业和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为种质资源库建设扩充素材,服务生态保护与草种业发展。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“种质薪火”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6日来到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项店镇邵楼村开展草种质资源采集,标本制作工作。
图中是团队成员在采集牛筋草样本
团队成员来到田间,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、生长环境初步筛选目标植物。选择叶片翠绿、植株形态典型的植物,先观察其生长状态,判断是否适合采集——选取无病虫害、形态完整的植株。团队成员发现几株叶片规整的牛筋草,小心地用工具将其连根挖出,尽量保留根系完整,以便后续标本能呈现植物全貌。团队成员将挖出的牛筋草轻轻放入采集袋中,确保植株叶片不受损伤,同时详细记录采集位置、环境湿度和土壤类型,为后续标本制作提供精准数据。在确认样本无病虫害后,团队成员迅速将植株装入标本盒,预备后续的干燥和保存工作,确保每一株草种质资源都能为生态研究贡献完整资料。
图中是团队成员在采集芦苇样本
高大的芦苇植株是很好的标本素材。团队成员双手握住芦苇茎部,缓慢用力将其从土壤中拔出,过程中留意保护叶片和茎秆不受损伤,成功采集到带有完整茎叶的芦苇样本。拔出的芦苇根部带着湿润的泥土,团队成员小心地用手轻轻抖落附着的较大土块,避免损伤脆弱的须根,同时尽量保持植株的洁净。接着,团队成员选取了饱满成熟的种子穗,用剪刀仔细剪下,确保种子粒完整无脱落。每一份种子都分别装入预先准备好的、标注清晰的采集袋中,每个采集袋都详细注明采集信息,这些标注为后续的物种鉴定、种质资源信息录入以及生态研究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基础数据。
图中是团队成员制作植株标本
进入室内制作流程。首先进行整理,去除植物表面的泥土、残叶,团队成员将采集的植物平放在吸水纸上。根据植物大小、形态,合理规划在标本夹中的摆放位置,确保叶片、枝干舒展,能清晰展示植物特征。像一些叶片细小的植物,需耐心整理,让每片叶子都尽量展开;对于茎秆较长的,分段摆放并标记,保证制作出的标本信息完整。接着,团队成员将整理好的植物与吸水纸交替放置在标本夹内进行固定,放置通风处让其自然干燥。避免植物霉变,确保标本干燥效果。并根据植物干燥程度调整摆放,让标本最终呈现出形态稳定、特征清晰的状态,便于长期保存和观察。
草种质资源是维护生态安全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。对草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、系统评价与科学利用,并加强草种质资源的收集、保存、鉴定与创新利用研究,建设完善的国家草种质资源库与信息共享平台,具有深远意义。同时,也希望通过团队成员细致观察、科学记录和积极分享的行动,带动更多人关注身边的自然生态,感受一草一木所蕴含的生命力与植物世界的独特魅力,共同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来。这些实践行动与国家草种质资源库建设紧密结合,通过数字化平台共享样本信息,促进跨区域合作与创新利用,加速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,最终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。
上一篇 野外采草种,留存生态基因
下一篇 碧水护河行,生态焕新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