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”,社区生活的安全与便利,关乎着每一位居民的日常。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余文君于2025年7月5日来到了信阳市平桥区两庙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社区志愿活动。
第一次巡查,单元楼的阴影里,电瓶车挤作一团。社区工作人员陈姐边走边对我说:“锂电池最怕过充和高温,这些乱拉的线,就是定时炸弹。锂电池热失控时,30秒就能产生剧毒浓烟,1分钟内火焰温度超1000℃,足以融化防盗门。”可居民们并非无知,更多是“侥幸”。陈姐告诉我,她以前经常听到居民说“我充了十年,从没事”“楼道近,推下去麻烦”。
图为规范乱牵线充电现象
不合规充电器可能未通过安全认证(如3C认证),内部电路设计简陋、元件劣质,充电时易因电流不稳、散热不良导致短路,甚至起火燃烧。
图为警官检查充电器是否合规
现在人们的安全意识上去了,在社区的积极引导下,乱牵线充电的现象明显变少。社区配置的充电桩是智能的——扫码启动,充满自动断电,屏幕实时显示电量和费用我了解到居民电价,每小时才五毛钱。但是炎炎夏日,仍有居民在这方面“心大”,这种“心大”背后隐藏的危险不言而喻。
图为余文君与警官一起整理电瓶车
充电的电瓶车和乱牵的电线会直接占用走道,一旦发生火灾,居民无法通过走道安全疏散,尤其高层住宅中,走道是主要逃生路径,堵塞后可能导致人员被困。
陈姐告诉我这种工作的日常,是在“规则”和“人情”间找平衡。遇到上班族,他们就选晚上上门,拿着火灾案例,指着“充电时无人看管,睡着后起火”的画面说:“您看,这户和您家户型一样,火焰差点窜进卧室……”;碰到老人,就把充电桩的操作步骤写成大字条,还教他们用语音助手扫码。
图为余文君对充电器写上相应车牌号为后续车主认领做准备
这场实践,让我明白:规范电瓶车充电,不是冰冷的禁令,而是一场“双向奔赴”——社区看见居民的“方便”需求,居民理解安全的重量。当充电桩的灯光照亮夜晚的小区,当劝导的话语里带着体谅,我们守护的,不仅是消防安全,更是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度。
上一篇 扬红色文化,铸时代辉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