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热身是跨越“安全”与“表现”的桥梁。那些赛道上的飞驰瞬间,从来都始于起跑线前的每一次摆臂、每一次跨步——因为真正的速度,永远从充分的准备开始。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“竞技体育学习团”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4日通过观看体育运动学习视频并在视频的指导下进行户外训练学习。
图为团队成员在学习热身技巧
视频学习中的教练身材魁梧,语言精练,通过学员的示范让团队成员身临其境地理解热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通过学习,团队成员了解到,在短跑运动中,热身犹如给身体“上发条”的过程。从运动表现的角度来看,热身是“唤醒”身体潜能的钥匙。若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,心脏会因突然的负荷激增而降低泵血效率,导致肌肉供氧不足,出现“发沉”和“无力”的状况。科学的热身能让心血管系统逐步适应运动强度:先通过慢走、慢跑提升心率,再通过加速跑、变向跑激活心肺功能,使摄氧量峰值提高15%,确保途中跑阶段的能量供应持续稳定。学习过后,团队成员对热身的认识进一步提升。
图为团队成员练习动态热身
在运动前与运动后的实践,团队成员注意到热身方式有很大区别。在运动前,主要是动态热身,通过快走、高抬腿等动态动作,能让肌肉、关节及血液循环系统活跃起来,使身体温度升高,降低肌肉粘滞性,让肌肉更灵活;动态动作能刺激神经与肌肉的连接,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协调性,为后续运动中的快速、复杂动作做准备;手臂环绕、弓步走等动作,可充分活动肩、髋、膝等关节,扩大关节活动范围,减少运动中关节损伤的风险。而在运动后,则主要是静态拉伸,目的是放松肌肉、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,预防肌肉僵硬和酸痛。静态拉伸可以通过缓慢拉伸肌肉至有轻微拉伸感并保持15~30秒来实现,如小腿拉伸、大腿后侧拉伸等,这些动作有助于拉长肌肉纤维,改善肌肉弹性,促进肌肉恢复。通过区分运动前后的热身方式,团队成员们能够更有效地为运动做好准备,同时加速运动后身体的恢复过程。
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跑步
经过系统的热身知识学习后,团队成员们才深刻认识到,热身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拉伸与慢跑。以往运动时,团队成员常感疲惫,呼吸也紊乱不堪。然而,系统而全面的热身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。在完成一系列动态热身动作后的训练中,团队成员们明显感受到身体变得更加轻盈,动作更为流畅。肌肉不再像往常那样沉重,呼吸也变得均匀且深沉,令他们在运动中更加从容自如。曾经困扰团队成员的疲惫与不适已消散大半,取而代之的是充沛的活力与高昂的激情。
团队成员也逐渐认识到,热身是提升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。通过有针对性的热身动作,他们的肌肉得到了充分地激活,关节的灵活性也明显提高。不仅运动表现有了显著提升,运动后的疲劳感和肌肉酸痛也大幅减少。
上一篇 实习终落幕,所得伴前行
下一篇 扬红色文化,铸时代辉煌